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1197章 不是省油的灯(1 / 35)

车上的程奎,宋思铭也都竖起耳朵。

争取江北大学新校区这么大的事,一个正处级的高新区管委会主任,不可能起主导作用,得找到真正起主导作用的人,方能对症下药。

“说起来,这件事,还得感谢宋思铭。”

就在这时,电话那头的孙国华说道。

“宋思铭……”

何荣光是开着免提的。

程奎立时望向宋思铭。

宋思铭则是一脸懵,他可从来跟昌顺方面以及孙国华提过江北大学新校区的事,自从上次昌顺考察团离开王寨乡,他和孙国华就没再联系过。

孙国华并不知道何荣光打这个电话,还有旁听者,还以为就是朋友间的闲聊,也就没有藏着掖着。

“前段时间,我到王寨乡,宋思铭建议我跟定高广阁副市长,我按他说的做了,你猜怎么着,没几天,高副市长就从常委副市长,变成了常务副市长。”

孙国华讲述道。

最开始的时候,他也没想着站队高广阁,只是觉得,高广阁和另一位副市长乔兴文不对付,而身兼昌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的乔兴文,又时常抢高新区的项目,本着敌人的敌人是朋友的原则,他才试探着向高广阁靠拢。

是宋思铭说了一句,高副市长的仕途更长久,他才决定抱紧高广阁这条大腿。

结果,还真让他抱对了。

昌顺前常务副市长一走,高广阁直接成了常务副市长,市政府的二把手。

而乔兴文还是一个普通副市长,连市委常委都不是。

有高广阁做后盾,孙国华也不用担心乔兴文抢项目了,短短两个月,就完成了去年一整年的招商任务。

“所以,是高副市长让你争取江北大学新校区?”

何荣光顺势问孙国华。

“没错,高副市长觉得高新区应该走产学结合的道路,只要能把江北大学新校区吸引过来,以后,也就不用愁新项目了,江北大学带来的项目,就足以让昌顺高新区吃撑。”

孙过程阐述高广阁的理念。

“产学结合……”

“果然,能当上副市长的,没有一个省油的灯。”

宋思铭内心感慨。

前段时间,高广阁带队到王寨乡参观考察,注意力就都在人工智能大模型上,针对学会成果到商业项目的转化,高广阁问了很多。

宋思铭作为“讲解员”,着重讲了产学结合的重要性。

没想到,人家回了昌顺,就把产学结合的观念放大了。

不再是单纯的转化学术成果,而是要把制造学术成果的高校,一锅端。

“这下,你不用再抱怨没项目了。”

何荣光顺着孙国华的话茬又问道:“其他市领导都支持吗?谭书记是什么意见?”

他口中的谭书记,是昌顺市委书记谭向明,谭向明同时也是江北省委常委,不但在昌顺市有着绝对的话语权,放在省里,一样好使。

如果谭向明,也认为昌顺高新区,必须拿下江北大学新校区,那青山,丹霞这些城市真就要靠边站了。

“市政府这边的领导,绝大部分都是支持的,谭书记原则上,也同意由我们高新区作为竞争江北大学新校区的主力。”

孙国华回答道。

“原则上……”

拿着手机的何荣光,旁听的宋思铭,程奎,迅速捕捉到了这个用词。

三个人眼前一亮。

在体制内,领导的原则上同意,潜台词是不完全同意。

因为完全同意的话,就说完全同意了,没必要再画蛇添足加一个原则上。

而谭向明的原则上同意,对青山而,无疑是一个好消息,说明青山还有希望。

消息打听得差不多了,何荣光也没再和孙国华继续聊。

结束通话后,程奎望向宋思铭,“安国书记和向明书记的关系怎么样?”

安国书记是宋思铭的老丈人叶安国,向明书记指的是省委常委,昌顺市委书记谭向明。

程奎的意思很明白,如果叶安国和谭向明关系不错的话,可以让叶安国旁敲侧击地打听一下,谭向明在江北大学新校区这件事上,到底是个什么意见。

“他们关系怎么样,我还真不是特别清楚。”

宋思铭说的是实话。

他和老丈人叶安国的交流是非常少的,就算交流多,叶安国与其他班子成员的关系也不会跟宋思铭说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